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干部培训 - 部门工作 - 正文
优青班学员集中观看中青年校(园)长主题论坛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4日      来源: 干部培训

上海市教委主办的第三期上海市中青年校(园)长主题论坛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本次论坛上,来自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一线的10位优秀中青年校(园)长、优秀青年干部围绕论坛主题“弘扬于漪精神,潜心教书育人”讲述各自的理解、实践与感悟。黄浦区教育系统第五期优青班全体学员在线观摩学习了本次中青年校(园)长论坛。

于漪是新中国第一位人民教育家,她是为师者学习的榜样。那么如何理解于漪精神?于漪精神怎样指导学校的管理者们进行日常的实践、办好一所学校或园所?论坛上的校长和园长讲述各自的理解、实践与感悟,在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有教育理想的追梦人。葛琛静、徐凯里、包蓓姹等多位青年校长、园长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对“于漪精神”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感人的事迹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同济中学副校长陈远磊克服高原反应,在日喀则市扎根三年,坚守“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信念,通过践行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推动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绽放精彩;崇明区长兴小学副校长熊健当年来到崇明长兴岛,只教了2个月的音乐,学校要求他转岗教语文,一教就是12年。他曾犹豫过、彷徨过但他表示:“我从于漪老师身上看到了‘坚守’,我也要以育人初心坚守海岛,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该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面对优秀青年校长、园长的讲述,优青班老师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光明中学徐彦琳老师说:“这学年我开始从事党政办公室工作,与之前教学工作不同的事务应接不暇,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顾虑,听到奉献实验中学的副校长在论坛上的话,我如醍醐灌顶,曾经无比热爱的讲台与课堂,我又怎能放到一边?”

复兴东路三小的莫卓群老师说:“徐凯里副校长的主张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徐副校长讲述了初到管理岗位的他不知该何从入手,但他时刻牢记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你最大需要,就是别人需要你,这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所在。我想:于漪老师这句话是徐副校长成长的指路灯,也将成为我努力的方向。教育管理岗位确实与教书育人不同,不管身在学校哪个部门,管理就是服务,更好地服务于老师,服务于学校。”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蒋艳老师说:“10位校长虽然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信念,即为学生更好的个性特长发展,为教师更好的专业发展,为学校更好的内涵发展。每一位校长都牢记教师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教育热情赋能创新,将于漪老师的精神融入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课程的开发,把教育视为成就人之伟业,用大爱的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师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卢湾二中心小学杜丽娟老师表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奉贤区的包校长,她主张的办师生共生共长的学校,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其实每一位校长、园长都以于漪为榜样,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励自己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继续走好教育之路。”

思南路幼儿园的唐士巾老师说:“‘中国的立场、开放心态和时代的精神’是于漪老师对‘好校长’提出的标准。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向这个标准看齐。拥有一颗中国心的老师,才能激发孩子爱国的热忱;拥有包容和耐心,才能和每一位孩子做朋友;根据幼儿个体的发展提供个别化教育的策略,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所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优化,共生共成长!”

相隔一个假期,本次开学时的中青年校(园)长论坛学习正是一次良好的“回课”机会,通过对“于漪精神”的学习,让每一位优青班的老师再次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明确了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相信这一针“强心剂”能督促优青班的学员们在新学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五期优青班班委  周文泽(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