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小学学段心理教师主题教研活动
2023年6月7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五楼大礼堂举行了“提升课堂效益 促进专业成长”黄浦区小学学段心理教师主题教研活动。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副校长万晓岚,以及全区各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黄浦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张依娜老师主持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课堂展示与评课及专家微报告两部分。
课堂展示与评课
首先展示的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周懿颢老师执教一堂三年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神奇的棒棒糖》。周老师用神奇的棒棒糖这个线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串联整节课始终。借助绘本故事的情节发展,层层深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发生冲突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无意义的争吵和误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换位思考,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达到真正的和解。最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将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常见的矛盾事件。
之后,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的柳蔚怡老师也为老师们带来了一节由她执教的四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Say NO也有大学问》。柳老师通过“快问快答”环节进行导入,帮助学生明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他人明显违反规则或是给自己带来巨大不便的要求时,需要果断说“不”。再借由“小新在与好朋友小伟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分析小新的心情以及原因,从而体会到小新当时的烦恼,进一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最后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形式,练习当自己遇到别人提出不恰当的要求时,该如何合理运用拒绝他人的方法说“不”。
课后,两位老师分别从“主题分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板书、作业、课堂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说课,交大附属黄浦实验小学陈嫣老师、北京东路小学陈霏老师、曹光彪小学王瑞安老师分别就两节课进行点评,分享了观课感受。
专家微报告
沈之菲教授为老师们做了一场《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微报告。报告内容主要从“如何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课目标的设置、把握活动课的三环节、教师成长的阶梯”四个方面展开。沈教授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进行进一步解读后,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个中介和载体,通过活动体验和分享,进一步促进反思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沈教师就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做了精心分析与指导,为老师们如何上好一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明了方向。而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三阶段——“会模仿、会设计、会创造”也给在场各位老师带来了新的启发。
通过此次心理主题教研活动,让每一位与会老师更深入地认识到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需要心理教师用更加理性、全面和科学的方式去开展心理教育辅导活动,从而提高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区心理教研员张依娜老师表示,黄浦区小学心理教师今后将继续围绕教学有效性,梳理小学学段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坚持创新与实践,促进区域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