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德育研究 - 部门工作 - 正文
聚焦心理素养培育,提升课堂实效性 ——黄浦区中学心理教师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来源: 德育研究

2025416日下午,基于中学生心理素养培育 提升心理辅导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黄浦区中学心理教师主题教研活动在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举行。中学心理教研员张依娜老师主持教研活动,全区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本次活动以张引老师的公开课《看得见的互动》为载体,通过公开课展示、专业研讨等形式,深入探索提升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的优化路径。

创新工具赋能,让互动可视化

张引老师聚焦家庭这个复杂多元的话题,从“互动”角度出发,巧妙运用家庭格盘这一专业工具,让家庭关系可视化,抽象关系具体化。学生通过摆放颜色、形状各异的人偶,直观呈现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从中觉察积极力量,并反思需调整的家庭互动,激发学生在日常互动中做出可行且微小的改变,让家庭关系更加美好。课堂中,学生在观察、触碰和摆放人偶过程中,体会自己的家庭关系,分享感悟:要先冷静下来,再去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减少争执。这种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觉察,也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践范例。



深度研讨,共话课堂实效性

在评课环节,各位教师聚焦心理素养培育与课堂有效性展开热烈讨论,建议张引老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享深化互动体验,同时通过适度追问家庭固有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需求,促进家庭和谐。区心理教研员张依娜老师则强调,心理课堂需正确把握辅导主题,规范设计活动教案,并关注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原则,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引领,助力素养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家庭格盘在家庭关系心理辅导课中的创新应用,更通过专业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家庭辅导的技巧与实效性策略。以工具促觉察,以研讨促教学,此次活动为如何在中学生心理素养培育中提升课堂有效性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中学心理课堂的实效性探索指明方向,未来将结合学情优化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供稿:龙琪斐

摄影:徐炯毅 陈聪

审核:石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