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月22日上午,黄浦区德研室石嘉伟主任组织全区新任教导研修学习。研修学习分为:新德育教导介绍学校德育工作特色;静安区教育学院德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李正刚老师作《转变德育观念,建设德育品牌》专题讲座。
来自向明初级中学的陈颖教导发言主题是“家校携手,同频共振”。发言分享学校家校共建的特色:健全机制,完善架构,让家委会有“位”;开放共建,主动参与,让家委会有“为”。学校建立家校双方互动的模式,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策划及实施各项家校合作活动,为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提供资源,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且有益的体验机会。助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自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的阮晓峰教导介绍了本校借助交大、交大医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聚焦“健康中国”,积极开展融入医学特色的“健康大思政”校本课程建设,融合红色文化、创新素养、生命健康教育,打造内容涉及生命科学、修身自护等特色课程。学校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提升育人质量,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李正刚主任的专家报告从“新时代德育视界”切入,结合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指出当前德育工作必须突破传统说教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人工智能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必须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呵护学生的直觉、想象、创造力,实施爱的教育;也强调“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民族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接班人。在“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板块,李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外延、价值、特性、来源、创建策略与方法,以及分阶段推进的注意点。为新德育教导打开了工作思路边界,使新德育教导工作增添理论支撑。最后在“育德意识”板块,李老师着重介绍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质量意识、全员意识、协同意识、专业意识、法治意识、特色意识、研究意识。同时希望德育工作者要注重提升研究素养。
本次讲座为新德育教导们的工作注入新动能。德育工作要创特色品牌,通过课程改革、家校联动、数字赋能等举措,着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生态系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这一次培训,新教导们都感觉到了收获满满,对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借鉴、指导意义。德育工作是繁琐的,也是责无旁贷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德育教导们在充实的培训学习中,将会积累更多的能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文字:韦兰素
图片:卢重宇
审核:石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