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英语学科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顺利举行
5月7日下午,“项目化学习提素养 小初衔接绘成长”黄浦区英语学科小初跨学段项目化学习展示活动在海华小学顺利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赵尚华、综合教研员张玉华,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魏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卢湾中学、海华小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相关领导,区英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化学习”项目组成员,小初衔接项目组相关教研员以及区各小学、初中教师代表参与了现场活动。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学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桂凌俊与初中英语教研员杨佳晨主持。
项目介绍环节,借由一段数字故事回顾了小初衔接项目研究的历程。接着,在情景说课中两个学段的教师代表聚焦“项目化学习”对本次活动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介绍。
海华小学的袁伶老师与五(5)班的学生共同展示了本次小学段的项目《Festival Tuanshan(佳节团扇)》的“形成与修订结果”环节。她引导学生从内容设计以及语音语调两个维度出发,思考介绍团扇的不同方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袁老师带领学生制定评价量表,并鼓励学生借助量规修正自己对于团扇的介绍。
卢湾中学的梁雨婷老师与六(4)班的学生共同展示了初中段的项目《打造端午节文化展示馆》的“形成与修订结果”环节。在课堂上,梁老师特别强调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她引导学生自主制定评价量表。随后,学生通过组内和组间的合作,修订关于端午节的介绍内容。
来自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胡俊、胡祁轩,卢湾中学的宋益青、施圣杰与海华小学的张业晶、殷魏,分别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课体会。
专家点评环节,赵尚华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从六个维度概括了小学及初中的两节展示课的共性特点:首先,教学设计规范;其次,均以驱动性问题为出发点;第三,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第四,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第五,有效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评价标准。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应关注学习目标的递进性,并且要重视项目化学习与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
张玉华提出,本次小初跨学段的教研活动是“高品质”的,充分展现了黄浦教育的特色。两节展示课明显体现了素养导向、任务驱动、立足学科、实践探究、分享促进、评价伴随、学习进阶。她建议,在项目化学习设计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生成的重要性。
领导讲话环节,魏薇明确指出在当前“双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小初衔接尤为必要。她认为,这一研究不仅能够回应家长的关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校的需求,更是利于学科内在发展的重要举措。她提出,教师应重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期间经验的连续性和进阶性,鼓励学生“学思结合、用创为先”,通过实践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她希望,在市级专家的引领和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黄浦区英语学科小初衔接项目组能够持续地深入探索,激发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为课程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撰稿:杨佳晨
摄影:陈瑛 顾佩娟
审稿:傅璟 周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