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部门工作 - 正文
引领数字化转型,关注项目化实施,凸显多样化呈现——上海市中学艺术(美术)主题教研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2日      来源: 教学研究

    2024418日下午,引领数字化转型 关注项目化实施 凸显多样化呈现暨上海市中学艺术(美术)主题教研活动——上海市初中学段艺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第二场研讨活动在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黄浦区教育学院协办,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承办。


    上海市中学美术、艺术教研员徐韧刚,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教材编辑室主任何洁,区教育学院领导、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领导以及上海市各区中学美术、艺术教研员及上海市各区部分骨干教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生团队等2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活动由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初中美术教研员陈路主持。


    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李燕南执教妙笔塑龙亦真亦幻一课。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三课时,该单元共有4个课时。本课程以如何用VR技术再塑中国龙的时代造型?为基本问题,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探索、自主研究使用VR技术再塑中国龙,表达中国龙的蓬勃气势,深化对中国龙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现。


    课程围绕在虚拟空间中,如何表现中国龙的造型特征?”“如何利用VR技术表现龙的动态与韵律?以及“VR人景合一技术可运用于哪些互动体验环节?这三个挑战性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自主探索与实践,从而发现虚拟空间形象塑造的特点与方法,学习如何利用VR绘画软件中的多样化工具和动态画笔,形成VR空间意识与造型意识,结合中国龙的文化和艺术特征,进行创意表达和情境营造,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传承。


    陈路在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的主题报告中指出,VR技术通过创造沉浸式的三维环境,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表现和体验方式,使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成为可能。她指出,这个VR课程是一个典型案例。在新艺术课标的指导下,李燕南实践在VR教学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四项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尝试运用VR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VR课程不仅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重塑千里江山、体验竹境雅趣、再塑中国龙的形象,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VR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此外,陈路以基本问题,帮助学生探索如何运用VR技术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问题涵盖了VR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创新性表现、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增强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她强调,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和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路径,还为其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前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徐韧刚通过与AI进行现场实时互动进行评课,向与会者展现了AI在现代教育评价中的运用。他指出,借助AI的智能分析与反馈,能够更精确地把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AI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可大大提升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性。

在点评妙笔塑龙,亦真亦幻课程时,徐韧刚特别赞扬了课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VR技术的成功融合。通过VR技术,学生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直观地创作和表现中国龙的蓬勃气势,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他认为,李燕南的教学实践是对传统艺术教育方法的一次创新,呈现了艺术教育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局面。

    最后,徐韧刚指出,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未来的艺术教育将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生动。他期待在这样的教育革新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展现个性化的艺术才华。

转自“上海教研”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