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黄浦区“双新”系列展示研讨活动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主题教研活动“AI课程点亮科学之梦——科学教育视角下高中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建设”在上海市向明中学逸夫楼举行,同时本次活动也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7协同组的一次校际研讨进行了线上直播。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上海市教师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材语言文字研究部副部长、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教研员育学院姚军担任点评专家,区教育学院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教研员李艳指导并主持本次活动。
向明中学校长胡宏致欢迎辞,向明中学言延、沈骞、张琦睿和励颖四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展示、学生活动展示、主题发言和交流分享四个环节的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黄浦区各高中校两类课程的负责领导及一线教师,以及在线上参加活动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7协同组的另外18所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
青年教师言延在她的校本课程“人工智能基础”中选择了一节题为《智能控制方案的设计与模拟实现——开源硬件的应用探索》的课进行了教学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智慧校园改造的情境中,运用传感器与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并模拟实现了对灯和门的智能控制方案。在之后的主题研讨中,言延老师分享了她对于开发和实施一门普及性的人工智能课程的思考。
“黄浦工匠”沈骞老师指导的机器人社团展示了一场精彩的机器人场地对抗赛,学生还对自己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发表了自我评价和改进设想。沈骞老师在之后的主题研讨中分享了他20年从事机器人课程和社团工作的经验。
张琦睿老师作了题为“向明中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和人工智能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主题发言,阐述了学校把创造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理念相结合,在推进“双新”实施的背景下,对课程体系的重新规划和整合,分享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自创性研究课”和科创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经验,并从目标思考、课程结构、空间建设和校外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方面的探索。
励颖老师主持了“探索AI课程,点亮科学之梦”为题的主题研讨,她阐释了在学校创造教育理念下,从科学兴趣到科创志趣再到科学报国志向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核心素养导向下,好奇心、质疑心、自信心和责任心构成的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设定;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的人工智能课程的内容设计;还反思了在跨学科融合、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的不足。
姚军老师对本次主题教研作了专家点评。他指出,高中学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要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要从这个角度认识到两类课程的育人职责,高中阶段的两类课程要给学生发展创新素养提供更大的时空,同时课程设计要有梯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他肯定了向明中学在这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有鲜明的主张。他还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两类课程的影响是赋能和挑战并存,人工智能为包括理工类、人文类和艺术类课程提供了各种可能,但学校在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时也要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冲击,怎样培养不被人工智能淘汰的人。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呈现了向明中学在推进“双新”和创建科学教育实验校背景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方面的实践探索,希望向明中学的经验和反思能给兄弟学校带来启示,共同深化双新实施、推进学校两类课程的发展。
供稿:向明中学 张琦睿 李艳
摄影:向明中学
审核:柯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