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黄浦区高中生物学“双新”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大同中学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生物学教研员周韧刚老师莅临指导,黄浦区全体高中生物学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由黄浦区教育学院高中生物学教研员李君和柯文汇主持。
活动伊始,由大同中学汪正华老师进行《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教学展示。汪老师以胰岛素为单元教学情境,以“改善重组人胰岛素的性能”为课时主线任务,通过“情境-问题-任务-活动-评价”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并运用生物学原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授课过程中汪老师巧妙利用交互式平台、智能教学平台和SWISS-MODEL数据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探究任务的完成。通过设计的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讨论与实验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说课环节,汪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依据展开说明,详细阐述了教学策略,并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反思。
教学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这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作为本节课磨课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大同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郁华高度肯定了汪老师日常教学中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并向大家介绍了大同中学校本教研的特色。市八中学生物学正高级教师乐黎辉、光明中学生物学正高级教师杨雪峰、格致中学高三备课组长刘佳余也分别结合教材编写意图、情境与教学活动推进的关系、学生认知逻辑的发展等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李君老师指出,评课研讨也是重要的备课契机。年轻教师要不断修炼自身对课标、教材研究的“内功”,通过“高位”的理念引领做好基于标准的备课;各教研组也要继续加强对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基于学情开展有效的活动组织,切实将育人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让全体学生在互动探究中从“学会”走向“会学”。
本次活动是对上海市基础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深入研究,延续了“数字化协同实践,聚焦生命问题解决”的主题。专家点评环节,周韧刚老师对本节课通过问题、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协同实践活动开展,以及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效。周老师也用生动的案例对深化“双新”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坚持改革大方向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给出了建议。
教研的本质是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为黄浦区高中生物学教师搭建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未来区域教研将积极探索数字化与生物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继续开拓数字化时代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之路,不断积累区域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持续深化区域高中生物学“双新”实施,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学科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郁华
摄影:大同中学
审核:柯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