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中学宋士广老师的语文课全国直播,圈粉无数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6日      来源:黄浦区教育学院

日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学协作联盟第九届年会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学展示活动在宝山区行知中学礼堂隆重举行,活动主题:语言素养,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

本次活动通过移动端向全国直播,超过2.6万教育工作者在线观摩了这场教学研讨。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全国直播课,展示上海市对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特别邀请了高校语文教育专家参与讨论。活动中唯一一节高中语文课选中了我区大同中学宋士广老师,他执教的课文是《唐诗过后是宋词》。

在这堂课上,宋士广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作者的看法”这一点,避免了大家抛开课文各抒己见,成了“流行歌曲之我见”的大讨论。另外,尽管文章本身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宋老师认为:如果就这些疑点展开讨论,甚至批判,是容易的,课堂效果也会热闹许多。但是,引导学生解读此类文体的目标恐怕就难以达成了,热闹也可能成为一树狂花,结不了几个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课下延伸思考,宋老师精心设计了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堂里留存的疑问加以思考,并形成文字。另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商榷的?”基于对课文较好的解读,学生做作业时,无论谈理解谈批判,都可以言之有物目标明确。

在当天下午的教学专家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刘大为,市教委教研室步根海老师,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共同参与了题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的专家论坛。

步根海老师认为语文学科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语言素养,不能窄化为工具、语法。而语言的素养又包括“对母语的情感”、“语言积累为主的语言理解和建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四个方面。他特别提到宋士广老师的这堂课,认为宋老师抓住了语言,“其核心是思维能力”。

刘大为、陈思和及王荣生教授对该课做了充分的肯定,并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本次活动得到上海及全国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看来,之所以当天的活动能够吸引这么多从教者,因为一方面是教学联盟所进行的教研机制的探索,另一方是直指语文一线教师所关注的教学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