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双新”实施,探索新教研新教学,促进育人方式的改革,黄浦区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研新生态,教学高品质”的黄浦区教学教研系列展示活动,活动分为主题论坛、课堂教学、主题教研和区域推进四个系列。
为践行新课标理念,打造全新小学语文说明文课堂样态,促进区域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近日,由黄浦区教育学院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黄浦梅溪小学承办的小学语文主题教研展示活动在上师大附属黄浦梅溪小学举行。全区各校教师代表、区级骨干教师等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课堂实践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课堂新样态
上师大附属黄浦梅溪小学董庆茴老师和黄浦区教育学院魏玉梅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的第一、二课时。
董老师的第一课时教学以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主要学习任务为开场白,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说明对象太阳的特点以及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初试身手,运用学过的方法介绍上海中心大厦,为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做好了准备。
第二课时开始,魏老师以三道判断题两道选择题,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而且一下子将课堂气氛调动了起来,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魏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辨析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严谨性和介绍事物的科学性;通过几组简单复句的表达练习,以及运用简单说明方法的写段练习,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后续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两堂课结束,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向两位执教的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
微讲座
探究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认知
两节课后,区教研员魏玉梅老师以“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认知”为题,做了一个微型讲座,就统编教材的读写并举的编写理念、特殊习作单元的内部构成、单元内各版块的教学功能以及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等,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
魏老师认为:以习作能力培养为单元学习目标的习作单元,内部各板块学习内容都指向表达,协同一致地服务于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积累语言;“初试身手”联系学生生活,以说写结合、言语转换的方式,将阶段性的阅读成果向写作迁移,进行片段写作尝试;两篇习作例文则借助批注的方式,让写作知识从抽象还原到具体,从静态的呈现走向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它在具体言语实践中发挥的巨大“语力”;最后以一次完整的写作任务作为单元最终的达成目标。
讲座中,魏老师还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生动地剖析了习作单元阶梯型“训练结构”,即“发现—提炼—尝试—还原—活用”五个阶段,通过有层次、有焦点的写作训练,层层叠叠,拾级而上,不断促进读写融合,不断促成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以及写作素养的转化。
专家点评
指向教学发展的智慧分享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炜博士对《太阳》一课的教学做了点评,她给予两位老师的课八个字的评价,即:识体、明学、妙引、效高。
首先,《太阳》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说明文),两位老师对文体识得明,教得准。丁博士分析此类说明性文章的四个特点,她认为两堂课对说明文的文体把握非常清晰,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对该年段的教学要求。魏老师的课上引导学生对关联句的学习和运用、对说明顺序的把握都是非常棒的课例。
其次,两堂课善于运用发现的方法,让学生潜心地读书,去发现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即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不仅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而且还初步了解了为什么这样写,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两位老师还善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几句话到一段话,逐层迁移,循序渐进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老师们能关注学情,基于学生真实学情来开展教学。尤其是第二堂课,一上来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复习第一堂课的所学,其实就是在摸底,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这一切都是以学生的学、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中心。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低下头来看看学生真实的学是否发生,真诚地去欣赏学生,鼓励学生。两位老师可贵之处在于,都能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真正做到真诚地与学生做交流。
丁老师总结说,两位老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将知识的逻辑和学生学习的逻辑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作为老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这两点都是老师们终其职业生涯要不断完善和始终坚持的。
撰稿:魏玉梅 张子衿
摄影:王伟琳
审核:杨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