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5日      来源:黄浦区教育学院

330日上午,区钱君端、郎宇飞历史名师工作室和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共同主办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于上外附属大境中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伟民和市教委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於以传等学科专家莅临指导。

首先,工作室学员、上外附属大境中学应华老师和浦东育民中学杨霞蓉老师分别开设了公开课“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应老师从运用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范畴来分析、比较历史原因的方法入手,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范迁移的教学手段,诠释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基本都顺应了全球化,并采取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策略。杨老师则将复杂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通过对著名国际品牌的描述与分析,使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她还以社会发展的若干阶段为线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并向学生介绍了由全球化而衍生的全球性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国际治理机制。

随后,工作室导师郎宇飞主持了课后的评课。先由两位执教老师先进行了说课,而后听课教师便各抒己见。余伟民教授肯定了两位老师把非常难教的内容处理得非常好。同时也从学理上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现代化成果的讨论,应当坚持开放性、动态性的评价原则,有必要联系这些国家的当下状况,要注意到这些国家现代化的持续性。於以传老师结合活动的主题,并基于自身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进行了点评。他赞扬了两位老师能够基于课程目标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关注对学生史学方法的培养,很好地诠释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他希望老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把单一课程置于整个单元之下去审视。历史教学要贴近生活,历史教师要善于“叙史见人”,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史学方法,且要更为深入。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有教学展示,也有学理指导。基层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开拓视野。相信随着更多工作室活动的展开,学员们在不断修炼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理认识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