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部门工作 - 正文
赵其坤美术名师工作室访学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来源: 教师发展

 

全面依靠学生  重视德育平台

——记黄浦区赵其坤美术名师工作室主题访学活动

 

20121115,黄浦区赵其坤美术名师工作室学员们来到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全面依靠学生,重视德育平台”为主题的访学活动。此次活动诚邀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王校长参与指导。

“如何体现全面依靠学生?”是王校长在观摩评课前给学员们留的一个问题。施乐乐老师以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展示了一节利用上海博物馆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精美的青铜器纹样》,课堂中学生分组探究了青铜器的起源、制作过程、装饰形式等,结合探究结果学生们设计、制作了富有个性特征的纹样泥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感受到了古代器物的魅力,学员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在课程中巧妙引入博物馆展品、场馆志愿者等社会德育资源让学生学的更生动。“课堂”的平台一旦被打开,学生的视野也随之扩展。

随后的评课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工作室学员仔细研读了该课程与《蜡染》两本自主开发的探究学习手册,并从课堂细节到如何利用社会德育平台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引导学生创作浮雕作品的高低变化”、“除校内德育活动外,借助学科教学合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博物馆资源丰富重点在如何利用合适的资源”、“提前构思与沟通学生才会在社会资源中学有所获”等话题络绎不绝。

访学临近尾声时,工作室秘书阎敏老师就青铜艺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教学互动评价。阎老师认为:博物馆是典藏历史、研究代表人类艺术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古往今来历史已为当下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传统精美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供我们学习研究。

我们在美术课中利用博物馆资源,使美术语言表达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造型、器类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完美统一。因此,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不仅要注意器型学的考察,还应着力于青铜纹饰的分类,特别是文化内涵的研究。中华纹样是民族之魂,不仅是历史、经典更是民族传承的源,是生活、是文化、是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是民族的骄傲。

赵其坤美术名师工作室学员:孙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