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交大附实小)承办的“基于场馆资源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研究项目研讨会,在学校童乐楼四楼小剧场举行。黄浦区跨学科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市教研员姚军主持,首先跨学科区骨干卢湾二中心小学吴汉红老师向大家汇报了“基于场馆资源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案例研究”项目(第一期)开展情况,随后三位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分别作了案例分享。其中区跨学科骨干交大附实小陶怡老师分享 “基于学校周边社会资源的场馆课程开发实践”经验。作为非标准化教育场馆特点的设计案例,陶怡老师具体介绍了利用学校周边场馆资源开发的“K11”课程:陶老师先阐述了“K11”课程1.0版本《藏在商厦里的艺术馆——K11艺游之旅》的开发创意、设计框架和读物文本设计等初期实践,以及后期受疫情和学校迁址影响下的课程2.0版本研发,特别是通过空间环境创意,将学校“摘星图书馆”打造成“K11小小现代艺术家”的“学生作品展”出项任务展示区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聆听精彩的案例分享后,跨学科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成员们来到了交大附实小极具特色的图书馆进行交流,在温馨的环境中,大家选择了懒人沙发席地而坐,针对刚才的学习结合自己的项目化研究,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怎样有效结合学校附近的社会资源,怎样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等,长期丰富的实践经验让骨干教师们思维火花四溅。未来面对“互联网加”的信息社会,场馆课程如何获得数字化支撑?在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场馆课程如果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也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展望。希望在观摩了这场精彩的展示活动后,能给与区骨干教师们更多的收获和灵感,为综改项目的不断深入研究实践提供帮助。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 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