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部门工作 - 正文
聚焦五育融合 探索育人方式--艺术工作室活动简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日      来源: 教师发展

聚焦五育融合 探索育人方式

--艺术工作室活动简讯

913日,黄浦区艺术名师工作室活动在上海市尚文中学举行,由导师庄琪主持,与会者还有黄浦区优秀成果推广项目组成员。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赵其坤老师为学员作了《面向未来的"五育"融合,构建全面育人新体系》的专题讲座。

赵老师通过刀郎的《罗刹海市》、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占领总统府》和商业艺术迪士尼乐园的经营智慧三个案例,从作品创作背景、跨界融合、乐器演奏、曲调风格、创作过程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 “五育融合”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目标,并从“五育融合”的发展背景,向学员们呈现了“五育融合”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以此阐明:基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新体系”应包括: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其中,宏观体系为后两者创造提供条件、提供基础和保障,中观体系在两者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微观体系为整个“教育新体系”的运作提供转化落地的根基与平台。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五育相互融通渗透、相互滋养互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融合发展。整体的五育观强调整体育人、全面育人。

讲座中,赵老师还通过很多生动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强调“五育融合”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靶向施策,共需与特需结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不断探究学科内深度性、寻求学科间融通性,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教学思维方式、既关注整体又注重细节的教材处理方式等教育实践路径来达成“五育融合”,并通过多样化的融合路径的解读打开了学员的视野,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目标导向、价值引领和行动准则。

最后,导师庄琪对专家讲座做了高度概括,指出“五育融合”的关键在于寻找到融合的切入点,以此打通学习时空的边界,为教育提供无限的可能。导师张菊也谈到,音乐、美术学科的老师是艺术共同体,大家在艺术工作室集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是学科碰撞的良好机会。

撰稿:龚祺星

摄影:董李铭

审核: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