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黄浦区特色培育语文(二组)名师工作室在上海市第八中学开展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导师沈红旗老师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高翀骅老师做“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怎么开展”的专题讲座,高老师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从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要义、问题修正、实施建议三方面为学员们重新认识和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首先,高老师从概念入手,阐释了“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活动”、“实践活动”、“积极的”几个词的内涵。结合都德的《最后一课》,高老师引导学员们转变灌输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反思自己课堂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否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建构知识;通过分析《学写一篇游记》的教学实录,明确“积极的课堂”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正面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课堂。
其次,高老师从“由老师教到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有所规范”、“真正的合作式学习是什么”三个方面帮助学员们反思修正课堂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高老师详实的案例分析中,学员们对如何让学生自己探究概念、调动全员参与活动、细化教材内容、规范约束活动、开展真正的合作式学习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
最后,高老师对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实践性,活动设计不仅需要依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用语言文字去解决问题;还要依据学生能力考虑任务成果的容量大小,设计进阶式的任务。第二是综合性,活动设计要综合调动学生阅读、概括、辨析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第三是探究性,教师要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探究热情。
整场讲座,高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详实的案例引领学员们走向反思教学的深处。在高老师亲切的分享中,学员们对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要义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明确了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而是在教师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培育起来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学员们也要着眼于真实的情境、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撰稿:王亚婷
摄影:陈 蕾
审核:沈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