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室项目“指向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沉浸式学习场景创设”工作室导师邵清老师及成员在大境中学展开了集中交流活动。虽然时至凛冬,但工作室成员都怀抱着热情参加本次活动。
在本次交流前,工作室“课堂教学”小组和“历史教室”小组已经分别进行了小组学习,事先研读了大量文献,收集相关课例,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探索。
活动之初,首先由“课堂教学”小组的夏洋老师和李千钧老师进行发言。夏洋老师首先就研究“沉浸式学习”和“学习场景”这两个概念提出自己的思考,并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抓住“选材”和“设问”,做出了创设沉浸式课堂学习场景的有益尝试。李千钧老师则从“学习”的定义出发,深入挖掘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的沉浸方向,基于“问题·经验·重构·素养”,梳理了“连续设问”“学习情境”“已知未知”“场景重现”作为参考路径。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设问”在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由“历史教室”小组的黄宇兰老师进行远程发言。她提出,历史课堂的沉浸式学习是“神入”历史的过程,由此入手,抓住沉浸式学习的三个特征,围绕历史教师、学生和教室三者的准备来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
针对三位老师的分享发言,工作室成员分别结合自身的思考,围绕发言中的所思所获,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场的思维火花时闪时现,不断碰撞,气氛不断升温,许多老师在交流中也获得了新的感悟。
活动最后,由工作室导师邵清老师总结发言。邵清老师结合项目的研究需求,锁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达成路径,指出研究需要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前提下进行探究,在此前提下把握核心概念和操作路径,并介绍了现有的初高中、跨学科的学习场景创设案例。这份总结发言让老师们豁然开朗,重新锚定课题发展的目标,未来继续努力。
本次集中交流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相互学习、反思交流的机会,在工作室导师的启发和引领下,相信工作室课题能不断深入,更进一步。
撰稿:陈丽娜
摄影:陈丽娜
审核:邵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