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黄浦区教育系统特色培育名师工作室数学三组(小学)的全体学员在导师虞怡玲校长的带领下齐聚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开展学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是由范晓赟老师呈现的《角的度量》教学展示,在创造量角器和测量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探索并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从而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本节研讨课有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学生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第二环节,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第三环节,带领学生探讨如何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第四环节,练习量角,进一步明确量角的方法与要点。第五环节,分享学习收获,感受度量的一致性。
课后,工作室学员们就范老师的设计思路及课堂教学各抒己见。最后,导师虞怡玲校长对工作室学员们提出的疑问与思考进行了总结:一、教师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根据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设计教学,激起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在不断细分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创造更为精准的计量单位来解决问题。二、学习图形的测量要与图形的认识建立紧密联系,重视知识的本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动态角的特征来化解学生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困难,即难以找到测量角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内外圈复杂的读数,既关注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关注了数学理解和思考。三、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研究度量的工具。可以用“你推荐哪款量角器”为任务驱动引发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形成各种成果。这样的课堂以自主建构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筛选、联系、调用、建构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让全体学员感受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教师就要研究教材的科学体系,从一致性的角度设计教学,不断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建立较为清晰和完备的知识体系,最后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撰稿:陈默华
摄影:黄晓云
审核:虞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