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部门工作 - 正文
教育人生的三重对话--黄浦区特色培育语文(二组)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8日      来源: 教师发展

226日,黄浦区特色培育语文(二组)名师工作室荣幸地邀请到了复旦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胡凌作为访谈嘉宾,共同举办了一场题为“教育人生的三重对话”的访谈活动。工作室学员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胡老师分享其丰富的教育经历与深刻见解,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访谈伊始,沈红旗老师与胡凌老师就日常教学中的默写指导展开深度探讨。胡凌坦言,面对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现实的张力,默写训练亟需寻找“减负增效”的创新路径。胡老师结合复旦附中教学经验提出:“机械重复的默写消耗师生精力,我们通过《儒家思想发展史》校本教材编写,将文言词汇融入思想史脉络,让学生在理解中自然掌握经典语句。”

胡老师深情回顾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的独特传统:“每周三小时的‘文本细读会’雷打不动,批判性共读与创造性转化,让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术富矿。”她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经典课例为例,阐释“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艺术:“英雄与小人物视角的对比分析、山水诗中的生命哲学追问,让语文课成为思想的碰撞场。”沈红旗导师适时追问:“如何在应试压力下守护教学勇气?”胡凌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历程回应:“当教师找到学术自留地,就能在分数与素养间架起渡桥。”而最令她欣慰的,是毕业生进入大学后反馈的那句“高中语文课竟如此有趣。”

谈及个人身份的转变,胡老师从教师到年级组长,再到德育处主任,直至成为一校之长,一路走来积累的不仅是经验,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他分享了如何在不同角色间灵活切换、高效利用时间的秘诀,强调了明确职责、合理规划以及保持对教育事业热爱的重要性,为在场老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访谈最后,胡老师分享了想用戏剧重构语文美育的“未竟之愿”,让老师们看到了一位教育者对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个访谈过程中,沈红旗老师适时地进行总结和追问,进一步挖掘了胡老师分享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在场老师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胡老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活动为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提供了与教育名家交流的机会,他们表示将积极应用所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撰稿:罗佩晔

摄影:罗佩晔

审核:沈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