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邵清工作室成员齐聚大境中学,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沉浸式学习场景的创设研究”课题展开深度研讨,同步启动工作室结业展示论坛的筹备工作。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智慧碰撞,以案例剖析、协同共创为主线,激发了工作室成员持续研讨的教育热情。
研讨会在课堂观察和分析报告的赏析中拉开帷幕。全体成员依托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三个真实课例的课堂观察和分析报告展开多维解析。通过AI生成的课堂行为热力图、师生互动时序图、学习参与度曲线等可视化模型,教师们重新审视传统课堂观察的边界。直观的数据让老师看见思维流动的轨迹,观察维度的革新冲击着老师们的原有的教学认知。热烈的讨论中,与会者也逐步达成共识:沉浸式学习场景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对学习行为数据的深度解构之上。
其后,工作室领衔人邵清老师以ppt动态图谱呈现了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课题的概念、主要内容、研究路径做了更为清晰和准确的厘定。针对成员提交的数个教学案例,邵清老师展开采用“临床诊断式”评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成员目前在研究思路和实践案例设计上的一些问题,也为成员们今后的研究的深入指明了方向。
会上也宣布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沉浸式学习场景的创设研究”论坛筹备方案,计划拟以“微报告”“微论坛”“圆桌沙龙”等三个部分展开工作室成员现有研究成果的展示。为尽可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学员们开展头脑风暴,工作室成员化身论坛设计师、建构工程师,围绕论坛筹备展开多维共创。随着全体成员的思想碰撞,任务清单上具体分工也逐步明晰,一个融合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体验的立体化论坛蓝图也得以具像化。
会后,工作室成员也将围绕论坛具体展示内容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室对沉浸式学习场景的研究也会随着春天的生气持续生长,愿以微博之力为课堂学习的新生态注入新的生机。
撰稿:黄宇兰
摄影:黄宇兰
审核:邵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