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上午,黄浦区人才培养物理名师工作室导师严明邀请普陀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中物理教研员金松老师为黄浦区人才培养物理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情境化试题的设计与编写》的精彩讲座,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闵行区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组的全体成员。此次讲座聚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学科情境化试题的设计与编写,为物理教学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讲座伊始,金松老师深入解读了“双新”实施和评价改革的要求。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文件,详细阐释了 “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强调 “情境”和 “情境活动”作为考查载体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展示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结构变化,让老师们清晰认识到考试形式向情境(主题)题组转变的趋势,明确教学与评价应紧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
在情境素材发掘环节,金老师从多个维度展开讲解。引导老师们关注日常生活,以篮球运动、高速公路等常见场景为例,挖掘其中蕴含的物理问题;紧跟科技发展热点,如北京冬奥会、霍尔推进器等,探讨如何将其转化为物理考点;重视学史与学术研究,以密立根油滴实验为例,让老师们学会从物理学史中提炼情境素材,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思想方法。
对于情境化试题的设计,金老师介绍了系统的编制环节,包括情境选择、情境描述、情境抽象和情景设问。以 “打水漂” 这一 2023 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真题为例,详细展示了从背景材料选取,到情境整理、物理模型抽象,再到问题设计的全过程。此外,还强调了情境化试题的属性分析,从科学性、适切性、目的性等方面,确保试题模型科学、描述准确、符合学生认知基础且具有明确考查意图。并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试题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科学性问题及改进方向。
严明导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此次讲座,他指出:“讲座内容紧扣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情境化试题的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法与实践案例。特别是通过新编试题的案例解析,有效启发了教师们将生活场景与科技热点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对各位学员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导师提出明确要求:工作室成员需结合讲座内容,开展情境化试题的自主设计与实践。同时,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情境化元素,定期组织跨校交流,共享优质素材与经验。他期望通过持续探索,构建更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物理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新中考、新高考中全面提升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
撰稿、摄影:史俊健
审核:严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