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黄浦区教育学院院庆60周年系列展示活动之教研员课堂教学展示第三场,由高中物理教研员杨鸣华老师在向明中学进行了公开教学《共点力的平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物理正高级教师陆伯鸿、杨浦区和长宁区的高中物理教研员,黄浦区高中物理教师、学院各业务部门教师以及在向明中学跟岗培训老师等共同观摩了教学活动。
杨老师的教学从“马踏飞燕”、高铁上立硬币等实际现象作为情景引入,再通过物体在电梯中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力—时间图像,从运动表象抽象出受力的本质因素,形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具有共同的受力特征,从而深入理解平衡状态;引导学生在二力平衡的认知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演绎得出三力平衡应该满足的条件,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予以验证,在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之后获得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在应用环节,通过例题尝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在评课交流阶段,主持人物理教研员严明老师就教研员课堂展示活动做了简短的介绍: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需要感受课堂、了解学生、理解教师,这堂课也是体现教研员在新课改实践中的一种探索和努力。随后,老师们畅所欲言谈观感。大家对杨老师教学设计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实施中的教育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达了杨老师备课视野的广阔,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丰富,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教学思维的深刻。
最后,陆伯鸿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亮点:把实验归纳与理论演绎统一在一起。杨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突破原有的教学中通过大量实验归纳出平衡条件的方式。先用“三力平衡时,其中两个力可以用一个合力等效替代,形成二力平衡”的逻辑结构巩固学生思维,接着通过给学生实验演示,进行验证,再归纳出这节课的重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既有理论推导,又有实验验证。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思想。整节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起:通过各种吊灯图,复习共点力的概念。引出教学的主题“共点力的平衡”。承:教学过程中,建立平衡状态概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都是通过实例。马踏飞燕的图片,复兴号上立硬币(视频),以及竖直方向匀速运动电梯中物体的受力情况的实例,很好地对平衡状态进行了辨析。转:平衡条件的演绎,验证和归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二力平衡、力的合成,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理论演绎三力平衡的条件;到“DIS智能力盘”实验进行验证;进而归纳出共点力平衡条件达到高潮。层层递进,注重细节,充分展示了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合: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基于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并将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也希望黄浦区的物理老师们在物理教研员的带领下,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为上海的物理教育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