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黄浦区教育学院以“落实核心素养,打造精品教育”为主题的院庆60周年系列展示活动之教研员课堂教学展示第六场,中学化学教研员张如欣老师在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开设了一节基于标准的初三化学《碳》的课堂教学展示,特别邀请了市化学教研员徐睿老师和包霞老师现场指导,前来观摩研讨的有来自各区的上海市第10期中学化学青年研讨班学员、虹口区部分初三化学教师、本区初三化学全体教师,共计近150人。
张如欣老师的教学从“小雪”节气引入,冬天来了,烧炭取暖,适时应景。随后让学生说出“炭”、“碳”两字音同意不同,课的引入简捷、自然,贴近课题。新课的展开分四个板块:一是让学生列举金刚石、石墨的用途,归纳其物理性质,视频展示微观结构,较好地体现“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二是通过金刚石、石墨和碳60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异同比较,归纳总结出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用学生熟悉的氧气与臭氧、红磷和白磷两个实例强化概念;三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均是含碳元素的单质,从定性到定量,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升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四是列举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和焦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活性炭的吸附性,用到了红墨水、活性炭和棉花,并进行了对比实验。课中穿插了碳家族的发展史,拓宽了视野,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了课的品味。课的结尾是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为什么考试要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设置悬念,让学生意犹未尽。整节课构建新颖,自然流畅,结构紧凑,学生兴趣盎然。
课后研讨由高中化学教研员刘发初老师主持。首先张如欣老师就课前准备、课上感受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说课。而后,由格致初级中学青年教师王玮丽和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化学组组长袁英谈了听课的收获和感受。
最后,由市教研员徐睿老师和包霞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两位市教研员非常赞赏这节展示课:一是教学的大线索清晰,有较多的属于自己的全新环节;二是关注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较为显性的有变化观念、宏观辩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三是过程展现充分,重视了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等;四是有文化韵味,跨学科知识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整合;五是张如欣老师有良好的教师综合素养。能活用教材,教学亲合力强,师生互动有效,教学节奏把控得当,重视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