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推动多样特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4日      来源: 学院管理

4月22日上午,黄浦区课程与教学调研活动正式启动。启动大会后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夏向东作高中学段课程与教学工作自评的主题汇报。

黄浦区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终生发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按照《黄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高中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区域教师队伍,推进课堂教学改进,探索信息技术融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高中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了高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

1. 提供多样化精品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黄浦区着力建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区域特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全面深化高中课程教材改革,开发具有中心城区海派文化特点的特色课程资源;促进区域特色课程共建共享,落实特色课程实施意见,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区域课程图谱;打造特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分享交流各学校特色课程实施方案、特色课程设计、案例等课程教材实验成果;整体加强学校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多样化建设,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2. 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黄浦区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高考评价改革的背景,高中课堂教学改进行动,重点关注: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到关注“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深入研究“走班教学”的新教学形态下,如何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导向”的价值追求,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增强课程意识,拓宽教学视野,提升育德能力。如,关注单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关注教学基本要求的落实、关注学科育人、关注学科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融通等。

3. 以学生发展为本,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基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科,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学校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记录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掘学生潜能,加强学习和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健康成长。

4. 探索信息技术融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黄浦区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该区依托区学业质量监测分析平台、学生思维记录系统以及具备课堂教学实测反馈功能的学生校园活动跟踪互动式教学平台等一大批已经建成并取得应用实效的教学测评分析系统,从区、校两个层面深入开展基于学习分析技术,也更具应用深度的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研究工作。借助课堂观察平台的使用,探索部分学科的教研活动体验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创新研训机制,优化区域教师队伍

一是智慧引领,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跨学科骨干研修组引导教师深入探索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尝试打破学科边界,设计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教学活动;

学科带头人以项目为引领,关注课堂教学改进,凝聚项目组成员,以研究带动教师团队科研水平提升,服务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名师工作室采取蹲点助教与项目引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形成了以需求发展型的系列学科讲座、同伴互助型的主题教学研究、以点带面型的研究体验模式,凸显工作室活动特色。

二是分科培训,提升教师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培训;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专项培训;开展学科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培训等。

三是立足岗位,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及课程指导力。

为建设一支“善学习、会研究、重实践、能服务”的高水平教研员队伍,教育学院开展了教研员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六个一”行动。2018年,教育学院举办主题为“落实核心素养,打造精品教育”的系列展示活动,全程活动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25个学科,形成了四大板块的活动内容:特级教师的学术报告、教研员的公开教学,教研员的主题教研,研训一体的培训课程。

 

6bb9df3dcd64a1d776563521715047a.jpg


未命名 (43 - 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