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甘当绿叶,做好“空中课堂”的专业支撑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7日      来源: 学院管理

 

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空中课堂”开播已经整整四周了,上海微校、IPTV、有线电视台也同步播放,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学习资源为“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黄浦区不但承担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化学、初中生物、高中物理和高中地理5门学科全部课程的录制,还有许多学科教研员在全市参与录制课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指导。


2月13日,我区承担的初中生命科学学科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录制工作。初中生命科学教研员李君作为团队指导老师,和市、外区教研员一起,带领区内骨干教师克服了各种困难,认真做好指导、备课、摄录、审阅等各环节的工作,基本做到提交的课例一次通过。这背后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心血,体现了大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大家还努力体现初中生命科学学科特色,通过微视频、图片实物展示等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jpg

用市教研员周韧刚老师的话说:特殊时期特殊的学习方式,线上市级“空中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线下本校教师辅导提升,居家学习热情高涨。

(下图为学生网课学习后脑洞大开的作业)


ѧ����Ʒ���飩.jpg


高中地理学科两个年级共80余节课也是由我区负责录制的。在2月17日首次录制前,区教育学院院长奚晓晶与市学科教研员殷育楠老师就录制要求、人员安排、防疫细节做了细致沟通,确保高质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地理学科教研员朱丽敏、张智国和杨东平全程参与,备课磨课、现场指导、样片审读等各个环节中均有他们繁忙的身影,为保证科学性,审稿、审图、审课到深夜已成为几位教研员的工作常态。


����.jpg


小学语文学科虽然不在黄浦区拍摄,但是4个单元的录制任务同样繁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吴佩珍和李海燕两位教研员克服困难,协调好家庭事务,全身心投入。为了一个读音、一个词语的意思,为了板书的准确无误,她们常常讨论至深夜。无数次修改,反复演练,以呈现最完美的教学。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李海燕老师累倒了,但是她坚持带病陪同老师到闵行融媒体中心录制现场,并全程参与。一个月的时间里,两位教研员不但圆满完成了52节课的录制工作,吴佩珍老师还负责完成了80多节录像课的审核工作。


Сѧ����1.jpg


我区高中历史教研员任琍老师同样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空中课堂”拍摄的相关工作,收集资料、指导备课、梳理讲稿、修改课件、说课演练、现场拍课、剪辑视频、审读视频……认真细致地校对PPT上出现的所有文字与材料,精细到每一个标点符号。

有一天,任琍老师和指导专家组成员一起讨论工作,直至凌晨4点才结束。因为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任琍老师病倒了,但她仍然咬牙坚持参加拍摄工作。她的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得到了市教研员於以传老师的充分肯定。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任老师一下子瘦了5斤,原本就瘦弱的她还戏称自己“减肥”成功。


������ʷ.jpg


初中英语教研员蔡金香回沪14天隔离期一满就立刻投入到“空中课堂”的拍摄工作中。初中英语学科在青浦区拍摄,路途遥远,家人每次坚持开车接送,保障防疫安全。从朋友圈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期间,蔡金香老师家中还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摄录课的工作,她对待工作的负责和投入是我们教研员坚守的底线。


����Ӣ��2-2.jpg


在教研员队伍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工作状态已常态化。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教研员们甘当绿叶,倾情付出,为千万中小学生的“停课不停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发挥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