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搬上云端,面对师生对话有效性缺失,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性和学习实效性难以保障的问题,黄浦区教师积极探索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研究激发学生思维活力,通过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升思维品质,引发深度学习。
近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案例交流展示活动结果,黄浦区中学学段共有6个优秀案例在展示名单中。
互动参与,提升课堂趣味性
“一定要问题明确,对方才能够答清楚。”王倩老师一边提示问答要点,一边熟练地点击着屏幕上的“摇号器”,很快小杨和小崔同学被她抽中成为一组练习问答的学生组合。“此时天空出现了什么?”小杨同学问。“此时天空出现了一条大狗。”小崔同学回答。
这是上海民办永昌学校王倩老师在教授《火烧云》课文的时候,巧妙地利用了ClassIn平台的摇号功能,借助摇号功能,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既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也激发学习乐趣,回答正确还能获得奖牌。
比起教师在课堂中单方面讲授,小组的形式更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周思蔚老师通过ClassIn平台小组讨论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去。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在全班面前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仍然是相对艰难的一步,但是在组内与三两同学交流想法降低了自由表达需要的勇气。有个别在课堂中不太“露脸”的同学在小组讨论当中却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敢于质疑观点、自我完善观点,令教师印象颇深。
及时评价,精准定位教学方向
批量把学生成绩导入Excel和access database中,利用自主设计的大数据平台给每一位学生绘制专属于自己的成绩分析dashboard,里面包含学生的成绩趋势图、不同板块的弱项和强项(雷达图,柱状图,饼状图)等等,清晰直观地帮助每一位同学快速精准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
在上海市格致中学顾文婷老师的网课教学中,她每天向每个学生反馈他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同时提出肯定和期望,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同时她也很好地了解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让线上教学能够兼顾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个性化需求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学校谢天豪老师在课后通过“问卷星”等工具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与问题反馈,同时设计评价量表帮助学生自评互评,运用清晰客观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进一步教学设计提供服务。
整体设计,教学步骤环环相扣
线上教学也有整体思考,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环节都不马虎。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詹琪芳老师执教的是高二生物等级复习课,课前将配有自测题的微视频发给学生,通过自测题了解学生的概念盲区并确立教学重难点。课中,学生根据多个问题场景,借助钉钉会议的多人连麦和屏幕共享功能,提炼、理解、应用概念。课后,学生应用所学,开展问题探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一道经过反复练习和讲评仍正确率很低的题目,很多同学反映老师讲完了以后听懂了,但是下次练习时仍想不到怎么做。”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杨霖婕老师在线上教学时遇到了这个困难。她探索从“举一反三”“课堂对话”“小组活动”和“双重评价”等四个教学策略入手,在最后的评价环节,她通过学生的说题检测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又布置了一道类似的题目,发现学生的准确率有明显提升,而她自己也形成了“归纳方法”“提升参与”和“及时反馈”的线上几何教学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