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探索区域“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黄浦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7日      来源: 德研室

为深入贯彻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三全育人’高标准实践项目”,区教育局制定区域推进项目“基于区域特色的‘三全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区项目组联合各项目校同向同行、协作共研,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黄浦学校“三全育人”整体格局。

一、项目价值与意义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黄浦区将“三全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区域特色,在优化育人模式、创新育人方式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丰富黄浦“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与建设路径,再添新亮点,再上新台阶,形成“三全育人”的黄浦经验、黄浦样本与黄浦示范。

一是加强“三全育人”在统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过程中的引领力,提升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融合度;

二是进一步深化各学段育人工作纵向衔接,进一步协同课堂、课外、网络等育人载体的横向贯通,进一步激活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育人合力;

三是变革与创新育人方式,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方法进一步与教育现代化要求以及黄浦教育“高、先、精”的价值追求相适应。

二、项目的整体架构

为了做好黄浦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全主体”协同育人,打造“全成长”贯通育人,深化“全资源”融通育人,提升育人质量,整个项目基于区域特色探索黄浦区“三全育人”三大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路径整体架构系列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扎实推进项目开展。 




(一)深化“课程育人”,凸显课程育德功能,发挥课程导学功能

做优黄浦“红色思政”品牌。一是黄浦区通过三个“一体化”,即“大中小幼”一体化、“党团队”一体化、“家校社”一体化,着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二是深化思政课堂教学,推进思政教育课程系统化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各学科、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推出精品好课。加大思政课程资源开发,形成系统化的红色教育版图,打造衔接有序的红色课程图谱。三是以黄浦“红色思政”品牌为引领,根据不同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形成一批全学科、全学段、全覆盖的“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做精区域一体化德育特色课程。实施新一轮《黄浦区学校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德育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一是完善“校本—区级—市级”三级德育特色课程,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区德育特色课程体系;二是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方法;三是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健全区域德育特色课程评价机制。

(二)优化“实践育人”,建立校内外互为融通、有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发挥实践导行功能

做活区域小公民道德建设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根据黄浦青少年特点,推进《“文文明明幸福行”——黄浦区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一批集政治性、思想性和公益性、规范性于一体的“文文明明幸福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领黄浦学子知行合一,并以黄浦区“新时代好少年”暨“文文明明幸福小使者”评选为抓手选树典型,激发广大黄浦学子创先争优,提升区域育人品质。

做实新时代学校劳动实践的“黄浦模式”。开发区域劳动教育实践版图,形成一批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充分挖掘区域丰富资源,建立一批都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具有黄浦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教育项目,培育区域劳动主题教育品牌,汇编劳动教育案例集,让黄浦学子在劳动锻炼中提升素养、磨砺品格。

(三)强化“支持体系”,打造“机制构建”“团队建设”“资源融汇”三大基石,为“三全育人”扎实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做强区域高质量育人队伍。通过构建师训课程,推进分层分类教师培训,优化课程实施模式,多途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搭建研修服务平台,以满足学校育人队伍的专业发展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及辐射作用,整体提升区域育人队伍的专业素养。

做大区域动态资源格局。加强校内外教育衔接,进一步形成组织规范化、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运行科学化、资源社会化,体现“六育人”路径的区域资源动态格局。建构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与家校关系,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和谐学生健康发展生态。依托黄浦初具规模的“多彩学习圈”海派实践体验版图,做好校内外德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共享,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资源图谱与项目指南。

三、项目实践路径与策略

(一)形成“行动共同体”协同发展的行动范式

黄浦区以“实践导向、互动互启、注重特色、经验孵化”为指导思想,形成协同发展行动范式。

1.基于区校协同下的整体推进

首先,从区域视角整体推进综改项目,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制定计划,明确实践共同体责任,促使项目校达成共识,加强对项目的认同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各项目校同向同行。

其次,24所项目校在“三全育人”高标准实践背景下,基于学校特点与特色,自主申报校级项目,涉及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各领域。各项目任务有分有合,相辅相成,在整个育人系统中彼此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实现1+12的功能,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落细、见功见效。

2.加强校际互动下的深化实践

区项目组按照各项目校研究领域,将“三全育人”高标准实践项目团队分成五个子团队,分别是红色思政项目团队、德育课程项目团队、实践育人项目团队、支持体系项目团队与家校社协同项目团队。五个实践团队均由一所项目攻关校领衔负责,团队中各项目校涵盖大、中、小、幼各个学段,形成区域项目研究网络。

区域通过学校走访、专题研讨、分享展示等形式,促进各实践团队在所探索的共同领域中跨学段经验互启,协同共研,深化实践,促进提升,实现各项目校校际联动、自下而上的自主自觉发展,形成协调互动机制,从而带动区域“三全育人”综改项目的高质量落实。

3.核心团队驱动下的经验孵化

黄浦区建立了“区域德育研究中心组”,成员由来自各校的德育骨干组成,包括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中心组成员作为一支核心团队,加入到总项目组、各子项目组,共同推进区域综改项目开展。

中心组加强专业研修,定期召开会议,汇总项目进程,研讨项目过程,共同探讨各项目校存在的关键问题,凝练孵化各项目校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支一线教师队伍,呼应项目校需求,助力项目校实践落地。




(二)深化发展区域“育德一体化”建设路径

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黄浦区持续深化“育德一体化”建设路径,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发展。

1.育德队伍一体化建设,推进全员育人

在全员育人理念指引下,从培训、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建立一支“全主体”协同育人队伍,提升队伍的育人能力与素养。为达成育人目标,推动各育人主体之间有机联系、同频共振、实时联动,充分发挥各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搭建育人网络。

2.协同育人一体化探索,推进全过程育人

将育人作为一个持续的系统性工程,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对接学生各学段特点与需求,系统开展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全周期培养,保持学校、家庭与社会在育人上的互相衔接,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确保育人的一致性与全面性,做到育人不断线,实现成长螺旋上升。

3.区域资源一体化开发,推进全方位育人

从大系统视野出发,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资源有机融合,以增强育人成效为目标,充分挖掘资源育人元素、创新资源运用载体、完善资源运用机制,促使不同资源深度融合,营造育人环境,构建起满足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成长需求的资源网络,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规范区“三全育人”建设标准评价引领

1.建立区域“三全育人”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区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四个一级评估指标为“管理保障”“教育实施”“教育成效”与“示范辐射”,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分为若干二、三级指标,将“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在二、三级指标中体现,并形成相应评估要求及对应分值,对组织保障、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各维度提出要求。

2.以评促建引领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

依据区域“三全育人”综改评估指标体系,做好“三全育人”区域评估,将评选出十所黄浦区“三全育人”示范校。同时注重示范校的经验提炼、经验辐射,组织示范校在区域层面分享交流、提供样板,鼓励其他学校运用经验、转化经验,让经验增值,进一步提升全区“三全育人”工作的高质量与高品质。

 

撰稿:张依娜  石嘉伟  钱锦

摄影:德研室

审稿:石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