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数智驱动·课改创新∣高中物理分会场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来源: 教研室

424日下午,“数智驱动·课改创新”2025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沪穗蓉协同推进会高中物理分会场活动在广州市第三中学顺利举行,旨在聚焦高中物理教学,探索数智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创新路径。此次活动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物理教研员菅晓丹主持。



教学展示

上海市向明中学刘琦老师执教《相对论时空观》一课,以电影片段以及AI生成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出爱因斯坦“追光”思想实验,切入数智赋能主题,让学生通过平板与deepseek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刘老师借助classin软件,实现了答题器、学习任务单投屏、共享文档等功能,丰富了学生活动,使每位学生参与到各环节的学习中。不仅如此,刘老师还利用漫画、动画视频以及黑洞模拟程序,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可视化。整节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人智互动,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时空世界。




广州市第三中学陈昱君老师执教《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陈昱君老师让AI成为学生的得力助手,从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到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案探讨,学生随时与AI互动,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实验设计上,学生依据AI提供的建议,优化了实验过程,减小了误差。陈老师通过问题链不断引导学生找寻最佳方案,使得复杂的实验在课堂中得到高效精准的实施。此外,陈老师还通过更多地情境数据比较,帮助学生发现误差来源,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并积极讨论,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交流分享

广州市第三中学物理科科组长禹向荣老师以“AI赋能物理课堂实践探索”为题进行分享,介绍学校物理科借助腾讯元宝、Deepseek 等工具,开发了弹簧振子模拟器、“扣子”智能体 ,分析组卷编题,为物理教学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课例点评

陈琪琪老师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两节课的教学亮点。首先,整节课中智能工具和数字化软件的使用,实现了“学情可视化”;其次,课程设计符合课改创新,通过问题链驱动学生高阶思维,强化了逻辑推理与科学建模能力,跨学科情境和真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此外,两节课都突出了学生中心,在AI协同学习中,实现了多角度结论探析,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并且强化了合作学习和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艾静老师肯定了两节课的创新点,她认为刘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增进学生理解的问题链来搭建脚手架,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诊断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她认为陈昱君老师的教学中对实验能力的培养的线索非常清晰,不仅培养了学生做实验的能力,并且通过AI赋能,还培养了学生提问能力和微实验设计能力。



本次活动为高中物理教学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数智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上海市向明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