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智驱动·课改创新”2025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沪穗蓉协同推进会高中地理分会场活动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指导,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及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承办。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魏薇出席;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乐淮辉,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地理教研员张智国等专家及广州各区教师代表莅临活动现场。活动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地理教研员孔施敏主持,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教师教修网同步线上直播。
教学展示
上海市格致中学姜惠敏老师通过课例《今天你节约用电了吗 —— 资源、环境和国家安全》展示学校在“双新”引领,“五育”融合视域下课程建设与实施、技术赋能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前家庭微调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停电经历作为切入,围绕电力发展与国家安全设问启情,一境到底。基于甘肃弃风限电的案例,探究风电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AI分析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实现电力资源时空综合优化配置的挑战和机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每一度电背后的国家力量,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认同,培养科学的资源观、发展观。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蔡明英老师的课例《AI智援城市交通疏堵——以广州市为例》,以广州市交通拥堵这一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运用AI技术通过数据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中山二路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点。师生通过课前调查采访的数据及现场小组讨论,深度剖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并探讨疏堵方案。通过用AI设计整个教学,展示数智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探索了数智赋能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课例点评
两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结束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乐淮辉老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他强调地理教学需结合真实情境,探索AI赋能路径。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地理教研员张智国老师提出教学应立足学科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观;建议从大单元设计角度进行知识整合,构建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学科教学赋能;指出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维度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让我们以“地理眼”观万象更新,以“数智芯”策课改创新。未来,三地将持续深化区域协作,在深化课改的征途上携手共进,推动数智技术与地理教育新图景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格致中学供稿